9月22日,来自广东、广西、贵州三省的政府官员聚集在佛山南海区,召开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合作试验区建设工作会。此次会议将签署贵广、南广高铁沿线城市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工作会上对沿线城市共70余个项目进行洽谈,正式启动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合作试验区。
贵广高铁不仅成为西南地区最为便捷的出海通道,在全国制造业转型阵痛之际,贵广高铁及南广高铁的开通,为身陷转型困境的制造业之城佛山带来了一些新机会。
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合作试验区又称广东园,以佛山高新区南海园为主体区,面积约92平方公里。一个月前,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合作试验区的规划方案获得了广东省政府正式批准实施。
目前,该试验区已纳入广东省重点项目和正在编制的省“十三五”规划,并拟联合广西、贵州以“一区三园”的形式申报国家级跨区域合作实验区。但具体的合作模式,三省仍在商议中。“如何通过狮山盯住广西、贵州,因为这其中有大量的商机,我们缺少的就是合作的机制”,9月21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陈鸿宇“狮山论坛2015”上谈到粤桂黔合作发展时表示。狮山镇位于佛山市南海区,是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合作试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了解,广东省正在探索设立高铁经济带产业发展投资基金,并探索成立高铁经济带发展民营银行,为粤桂黔高铁经济带提供金融支持。不过,即使“要想富,先修路”的思路依然有可能让沿线省市官员的期待落空。
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肖金成表示,有了高铁,说明交通便捷,就有可能实现产业要素和人才的聚集,但不要认为高铁一通,就能聚集财富。只有将高铁带来的机会利用起来,政府改善投资环境,打造产业平台,才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而不能搞不切实际的规划。
事实上,广西、贵州与广东省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巨大落差,广东省作为全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GDP总量长踞全国前三。根据广东省政府批复的《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合作试验区(广东园)发展总体规划(2015-2030年)》,试验区将成为我国大西南融入珠三角的“桥头堡”,推动粤西北、大西南地区产业梯度转移和协同创新。
中国科协副主席陈章良表示,粤桂黔三省在农业方面有很大的合作空间,“广西和贵州的土地流转没那么快,都面临着规模化经营的问题,这是农业的商机,如果广东的企业家可以凭借资金优势介入,做成规模,那么广西的竹产业甘蔗,贵州的马铃薯,是可以走向国际市场的”。
另外,制造业的梯度转移和协同创新,对于广东园的所在地佛山来说尤为重要。佛山是全国第五大制造业城市,在人力成本上升,市场萎缩的转型期,需要面临更为艰巨的考验。陈章良表示,佛山的制造业研发能力非常强,对于广西和贵州来说,我们有大面积的土地,整个制造业相对是落后的。比如广西的铝工业是发达的,佛山有强大的铝合金加工工业,广西可以成为铝的工业基地,如果可以近距离加工,就可以节省很多的成本。
(来源: 经济观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