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天地】
电子报
12月28日,行者无疆——“2024全球陶瓷新生态年度论坛暨第九届金砖奖颁奖盛典”,在中国陶瓷总部剧场3F盛大举办。
本次活动由金砖奖组委会主办,中国家居产业研究院联合主办,华夏陶瓷网媒体主办,华夏陶瓷网数据中心为数据分析,笙花微哑白砖特别支持,特别鸣谢老牛说·大家居。
事实上,从2020年开始,每年12月份,华夏陶瓷网都会组织“全球陶瓷新生态年终盘点”活动,并将其打造成为了行业性IP。今年主题则是“行者无疆”,旨在聚焦探索陶瓷行业新的发展边界与新生态模式。
金砖奖创办于2015年,是国内首个聚焦瓷砖品牌、产品及应用设计的专业奖项。
2024年,金砖奖将进一步升级,融入华夏陶瓷网一年一度最重要的“全球陶瓷新生态年终盘点活动”。
联合国国际生态生命安全科学院院士兼中国院副院长、知名建筑设计师 王河
中国陶瓷工业协会营销分会专职副会长、佛山市华夏建筑陶瓷研究开发中心有限公司总经理 于枫
中国建材市场协会卫浴分会、佛山市卫浴洁具行业协会秘书长 刘文贵
樊瑞新:
中国陶瓷行业未来仍大有机会
要更精准把握差异化市场需求
活动伊始,中国陶瓷工业协会秘书长樊瑞新,作为本次活动的特邀领导嘉宾,发表了讲话。
值得一提的是,这是樊秘书长履新第八届中国陶瓷工业协会秘书长后首次亮相陶瓷行业活动。
他表示,中国陶瓷工业经历了四十多年的快速增长期,在产业规模化、专业化水平上不断提升,成就了今天世界陶瓷大国的地位。
他同时指出,陶瓷行业内企业的发展短期靠产品需求,长期要看发展战略。
樊瑞新认为,未来三五年陶瓷行业还要发展新质生产力,从规模化、粗放式的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要走绿色低碳、技术引领、可持续化发展道路。
话锋一转,樊秘书长提到,作为行业以内容见长的专业媒体,华夏陶瓷网长期坚持打造优质内容的专注精神值得认可。
老 牛:
要从更高维度思考企业战略
未来是重视消费真需求与服务的时代
老牛首先回顾了华夏陶瓷网2024年的工作,以及解读了今年最受关注的几个品牌背后增长的故事。其中,重点谈到了陶瓷行业未来发展的方向。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老牛表示,今天这个社会每个人的看法都不一样。
特别是新媒体加剧了整个社会共识的分化,今天是一个众生喧哗的时代。
新媒体也导致竞争内卷,特别是陶瓷行业,在产品端,不少企业已经从工艺、技术、设计的竞争转向了坯体。
而在市场的倒逼下,头部企业开始用科学的生产方式和环保材料生产瓷砖底坯,力求做到低成本高节能。
老牛指出,瓷砖品质的决定性关键并非一定要求高白坯,这是新媒体时代被不断放大的一个错误认知,导致消费者以及不少工厂都在盲目追求更高白度的坯体。
更高白度的坯体或可让品质更好,但并不是唯一,而且增加生产成本,也不利于市场竞争。
然而,诸如东鹏等一些头部企业利用青石资源加上更加科学的生产方式,已经生产出环境友好型的青坯岩板。更为重要的是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还做到15%的能源节省。
新媒体带来的第二个影响,就是互联网信息的平权导致“信息差”的钱不好赚。因此更应该思考在“众生喧哗”的社会里如何去拥抱常识。
他认为,在这个时代,我们更应该像埃隆·马斯克,用第一性原理思考,从事物最本质出发思考问题,直击人性,直抵初心。
埃隆·马斯克曾说:创业不是为了赚钱,只是为了造福人类。他要把人类送到火星上去,所以火箭要造越便宜越好。
那怎么才能节省成本呢?马斯克做到了火箭回收,资源再利用。因此它能节省20%的成本。
所以今天,如果还只是卖一片瓷砖去竞争,是无法进步的。我们应该要有更高维度的思考。
卖一个空间,卖一个家,卖一片瓷砖到卖空间解决方案,为消费者构建更美好的生活。
但陶瓷行业过去是生产思维,生产好了产品,到门店就让驻店设计师做一个空间搭配。
而今天如果从第一性原理出发,应该按消费者的需求来定向开发产品。
他认为,企业未来都应该做全场景战略,根据不同的产品功能匹配不同空间。
张瑞敏讲过:未来产品一定会被场景替代。产品最终是为了解决场景问题,解决生活方式的问题,是为场景赋能的,为生活方式赋能。
因此,未来产品要“场景化定制”、“场景化的开发”。但要做好也很难,因为这涉及到柔性生产的问题。
而过去几年,华夏陶瓷网其实一直在构思、推动这件事儿,包括从2021开始年到2024连续举办了四届产品经理大会,等等。
老牛表示,从去年开始,也与佛山市工业设计学会策划成立陶瓷创新委员会,以此推动从消费者角度,从整个空间、场景等更高维度去解决“按需研发产品”的问题。
“在过去一年,我也走访了不少行业专家、产品设计师、源头工厂、建筑设计院、瓷砖工作室、家居达人、艺术家、经销商等群体。未来要把这个群体组合连接起来,打造一个“以需求为导向的生态共创共享产品开发平台。”
未来,除了首先要按照消费者的需求来开发产品。按照第一性的原理,其次就是做好服务的提升,要通过深度服务来增强客户粘性。
为什么要做服务?因为新媒体大流量红利时代已经结束,新媒体已成为基础,未来要回归本质,讲服务深度而不是流量的广度。
通过口碑形成复购,商业的向善、真诚、利他思维,长期主义...这些东西才是穿越经济长周期所需思考的。
黄潮锋:
十年如一日专注喜爱小花砖领域
买手店+私人定制模式正遍地“笙花”
黄潮锋是一名90后,他表示自己是第一次站在行业活动的舞台上演讲。随后他阐述了2024笙花的品牌故事。
他谈到,笙花诞生于疫情期间,当时大家都想着如何保证销量,而笙花所做的是在困境下探索如何创新。
紧接着,笙花引入品牌买手店+私人定制的模式,加上十年小砖渠道的积累,让笙花有了良好的引爆点。
小砖现在是流量之王,新媒体上铺天盖地的都是小砖。但十年前做小砖的初衷只是为了和大规格品牌配套,而且非常难做,反倒是今天成为了流量之王,深受年轻人的喜爱。而笙花的DNA恰恰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年轻的基因。
2024年笙花品牌进行战略升维,3月7号,发布全新的VI、SI;与佛山设计界知名大咖蔡祝源联手打造了2000²的笙花美学馆,并在10月16号启幕,同时顺势推出了百款产品,并获得市场的认可。
黄潮锋表示,创业就是在无人区走出属于自己的路,就像笙花一样,用独有的模式在创造市场,而这也是基于自己十年如一日深耕小砖产品这个最爱的且最有优势领域。从底层逻辑出发,百倍投入,认认真真造一块好砖。
彭小勇老师分享了华为企业经营管理的智慧,他深入浅出的引导现场听众如何从华为的经营理念中去思考自身企业的发展道路。
华为这样的优秀企业在卷的过程中发展的越来越好,它给大家的启发有什么?
今天这个时代,大家最想做的就是业务增长。业务增长无非来自于三个维度:客户、产品、市场。但增长的背后其实是组织,是人。
第一个深度思考:与时俱进的战略能力成为这个时代不可或缺的东西。
刚刚那位嘉宾讲的笙花品牌,它就是在看整个时代的变化和趋势,只有结合趋势才能赢,不在趋势上你赢不了。我有一句话:真正牛的企业永远在趋势上。
华为做得好就是战略能力很强。不管是前20年做通信设备,还是智能手机,包括早期的出海,以及后来被打压之后做智能汽车,华为都是踩到了趋势的点上。
再比如小米,一定要做汽车吗?是的,小米如果不做汽车就是传统的手机制造商,它的市值是没有办法维持,没有大未来的,因为它不在趋势上。
战略维度的思考,是系统性的增长。选择错了,营销就会很乏力。产品不好,营销解决不了,赛道没选好,营销也解决不了。
营销、品牌是术的层面增长,真正大的系统性增长,要在战略上思考。还有就是强大的组织能力。
华为这家公司为什么强大?华为请管理咨询公司花了500个亿。有多少公司会把钱花在这些软性的东西上?
过去40年拣钱的机会太多了,所以大家不重视软的东西,到了今天乃至未来越来越卷。
其实一个公司真正核心能力是管理水平的高低。华为的管理水平和创新都是世界级的,它研发经费的投入有1600多个亿,比所有上市公司之和还要多。
最关键的是它的组织能力非常强,人才济济,不愁没有人才。它2B能赢,2C也能赢,这就是它的整个逻辑。
华为的经营之道是组织的成功,是把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发挥到极致的成功。因为它的高激励、高压力带来了人的极致驱动性和积极性。
战略和组织的关系,战略决定组织,反过也成立,组织也决定了战略。
任正非讲过:制定战略是明确公司的发展方向,真正实现目标要靠组织能力,所以还是赢在组织里面。
华为把组织能力放在非常突出的位置,它的人才结构,组织能力是顶级一流水平,所以做什么都能赢。
一个人无论你怎么努力,永远也追不上这个时代的脚步,只有组织数十人、数百人、数千人,在这个上面才能摸得到时代的脚步,所任正非拒绝做专家,而是做一个组织者。
此外,还有人才的管理,人才的招聘选拔,还有企业文化,整个组织系统就是这一套东西,涉及五驾马车,它不是单点。
如果一个公司有强大的组织能力,它是竞争最高维的,比标准、专利还要高维。
▲参会嘉宾合影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由企业提供素材,小编整理编辑,仅供参考之用,如有侵权,请联系版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