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博洛尼亚陶瓷卫浴展创建于1983年,每年一届,主要展示世界陶瓷卫浴行业的新产品等,在业界享有很高评价。每年9月底,世界各国的知名陶瓷品牌云集于此,来自全球各地的供应商、参观商也纷至沓来。博洛尼亚展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魔力?成功的核心价值观是什么?而展览会究竟是怎么回事?为什么在瓷砖产能如此庞大的中国要办一个高端国际化的瓷砖展览会如此之难?
不能被“大”所迷惑
从表面上看,中国陶瓷行业有100亿平方米年产能,1300多家陶企,3000多条瓷砖生产线,而意大利才仅仅4亿平方米的瓷砖年产能,中国是他的25倍,庞大的体量让人不禁认为,办个属于中国建陶行业的国际化瓷砖展览会很容易,但事实恰恰相反。广东陶瓷协会副秘书长、佛山市陶瓷行业协会秘书长、佛山中陶联盟科技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罗青谈到:“我们只有庞大的数量,并没有优质的质量。中国陶瓷行业真正在做品牌,真正能与国际知名陶瓷品牌同台竞争的陶企并不多,有5%的比例已经不错了,但也就5亿平方米,仅60-70家企业而已!。”
参展的企业需要投入,除却场地的租金,还有每平米上千元的装修费等,除此以外,陶企的品牌价值是否能达到一定高度,能否真正与其他大品牌同台竞争?陶瓷展览会并非产量大就能做世界级展会,因为一个好的陶瓷展览会需要一批优质的有品牌竞争力的陶卫企业支撑,要有足够的创新创意与原创设计,才能吸引客商人,恰恰这些都不是数量能堆积出来的。目前中国陶瓷行业倡导要从数量增长转型升级到质量增长,新旧动能的转化,恰恰说明了这一点,我们不能被表面上的“大”所迷惑。
三大产品分类,构造一流展位
展览会的本质是什么?“打造东方的博洛尼亚展”谈何容易?意大利博洛尼亚展从1983年至今,有着世界级的影响力,这不是一朝一夕能达到的。空谈口号很容易,从0到1很难。
中国陶企80%的产品都是内销,而意大利的陶企恰恰相反,他们80%的客户来自世界不同国家地区,每个国家的气候、文化、审美等都不同,怎么能把产品销售到那么多不同的国家地区?很难。因此创新于意大利的陶企而言非常重要,博洛尼亚展的成功也离不开这些把创新融入到自身发展血液里的陶企。
博洛尼亚展的瓷砖产品一直是全球陶瓷产品的趋势和风向标,这些瓷砖产品是他们通过一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努力研发出来的,不是简单的复制。通常一届展会结束,很快就会投入到明年的产品研发中。产品的准备周期通常是一年,准备的时间越充裕,研发出来的产品自然更有吸引力。此外,意大利陶瓷上下游的产业链都会联合起来,包括优秀的釉料公司、设计公司、装备企业,这些不同领域顶尖的企业一起合作,协同创新出真正引领全球的好产品。
瓷砖是家居整体装饰的一部分,博洛尼亚展放在了米兰时装周、设计周、家具展之后,设计师们受到这几大顶尖设计展会的影响,根据时装、家具的变化,相互搭配,改进瓷砖的设计。
陶企要怎么参展,拿什么产品参展?如何定位?罗青谈到:“产品很重要,但参展企业要学会产品分类。”其一,要有主流产品。这类产品是行业常规主打产品,能直接让经销商们当场下单预定,直接产生效益。其二是创新产品,这类新产品需要让观众、同行、经销商眼前一亮,能体现企业实力。其三是前瞻性的产品,例如汽车展的概汽车,这类产品或许是目前人们还不能接受,但有巨大的市场发展空间。
展览会的产品结构非常重要,没有前瞻性的产品就难以引领发展。以大板为例,大板刚推出来时,像怪物一样巨大,不知道如何使用,大家对它的发展前景都持观望态度。但通过在博洛尼亚展会上展示,让传媒广泛报道,让更多人认知大板,推广大板,随之会有更多陶企投入研究,从而会衍生出更多新的想法,如此大规格的产品,在陶机装备方面需要改进,铺贴技术也要改善,在产品应用方面也会有新方向等。一个前瞻性产品的推出,能带动行业多方面的发展。
全球资源打造全球平台
罗总谈到:“2018中陶产品展CICPE和2018中陶装备材料展的定位非常清晰,就是以全球的资源打造全球的平台。”一流的场馆+一流的产品+一流的观众=一流的展会。但只有把前面二者做好,才能吸引一流的观众,前面两个是前提,不能本末倒置。
中国陶瓷一直都是展厅文化盛行,展厅与展厅之间都是分割的,不能形成合力,浪费很多资源。倘若陶企的新产品都在展览会上推出,优惠活动也在展位上举行,在多家陶企的共同推动下,产生的能量是难以想象的。日后,陶瓷展会平台将会是整合行业资源的大平台,好资源都会流入展会。但办一流的展会这条路绝不会平坦,但不经历风雨又怎么会有彩虹?罗总说到:“展会未来的路会一步一步走好,希望能把博洛尼亚展的精髓研究透彻,再结合中国陶瓷的发展现状,走一条属于中国陶瓷展会的特色发展道路。”
“我有一个小目标 ,就是把这个展会办成,假如再奢侈一点,就是把这个展会办好”。相信在海内外各级政府、商协会领导,以及建陶行业各位同仁的鼎力支持下,罗总的小目标定会超额完成。